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[商品投資]投資人轉進商品 避險兼保值

 
投資人轉進商品 避險兼保值 編譯 吳國卿
 
近來美元兌歐元匯價迭創新低,兌日圓也節節下滑,原油、貴金屬和穀物期貨等商品卻大幅攀升,反映投資人把商品當作避險工具,在美元幣值減損時,期望銅或白金等原料能為他們的資金保值。

美元下跌受到若干基本因素影響,包括美國近來的經濟數據顯示,住宅市場低迷和次級房貸風暴造成信用市場緊縮,使美國經濟可能趨緩,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近期可能再祭出降息措施。

紐約原油11月期貨18日突破每桶90美元大關,盤後交易價衝上歷來最高的90.02美元,19日繼續以90.07美元再刷新高。12月交貨的黃金和白銀期貨也分別大漲,以每英兩768.70美元和13.803美元收盤。

美國CMC市場公司首席外匯分析師萊迪說:「金價大漲反映投資人對美元的信心持續下滑。」不過他也警告,金價漲勢可能已經過頭,從市場的多頭部位數量觀察,投機客十分活躍。其他分析師也表示,投機買盤在能源期貨近來的交易扮演重要角色。

投資人經常在美元走軟時轉進商品,除了寄望商品保值外,也因為商品交易以美元計價,在美元下跌時交易商品對幣值上漲的外國投資人別具吸引力。此外,美元貶值直接牽動商品市場,因為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必須上漲,才能反映商品的真正價值。

目前美元後市仍然看跌,利率期貨市場的交易顯示,投資人預期Fed在月底的決策會議降息1碼的機率達98%。利率下降會使投資人賣出美元、買進其他高利率國家的貨幣,抑制美元匯價。美國經濟若進一步走軟,也會使投資人轉進經濟成長較強勁的外國貨幣。


【2007-10-20/經濟日報/A5版/國際焦點】

沒有留言: